跳过正文
  1. 周末影库/

雨中曲

1381 字·3 分钟
目录
以雨为歌,随性而动,你可曾记得初恋的美好?你可曾拥有雨中漫步,迎风高歌的勇气?吉恩·凯利自导自演《雨中曲》,用欢快的踢踏舞跳出生命的律动,借舒缓的舞步走出充满爱的未来。

这部片子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美国歌舞电影,它被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,它的每段旋律,每段舞蹈都是那样充满了朝气,我们仿佛可以通过这些生气勃勃的表达触 摸到那个虽然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大战,但却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的美国。

为什么要选这部影片
#

这是我家小Roo小同学歌舞通识教育的第四部片子了,在前面几部片子中,特别是秀兰·邓波儿在《小叛逆》中的有趣的Tap-Dance(踢踏舞)片段吸引了她,在此基础上,她兴致勃勃地看了一部分<爱尔兰河之舞 >舞蹈团的演出片段,舞团精湛的舞技和强烈的节奏吸引了她,相对爱尔兰古典木屐舞风格,她对更为自由和舒展的美式踢踏舞更青睐。

《雨中曲》这部经典歌舞片中,欢快地旋律、百老汇风格的舞步设计,在一众类似的歌舞片中被我选中作为小Roo小同学本周电影之旅的探索对象。

知识点
#

百老汇风格的踢踏舞设计,以及服装、舞台、音乐和故事完整融在一起.

默片
#

默片是电影最原始的表现形式,小Roo同学把它理解成一堆活动照片的组合,这些照片没有声音,没有字幕。为了吸引观众,需要演员做出一些特别或者夸张的表情,而那时为了让观众感受到一点点声音,电影院经理不得不悄悄躲在幕后,根据画面情节配合发出各种声响,比如说猛敲一个盆子当作雷电的声音,再后来,又有聪明的影院经理,想到了一个“天才”的配音方式——让配音演员在银幕后面躲着现场配音。可由于这些临时配音演员的水平不一,闹出了很多笑话。《雨中曲》正好讲述了电影从默片时代像有声片时代转变的过程。

影院经理的这个天才做法启发了电影公司,电影公司干脆就在无声电影拍摄以后,由专业的配音演员进行配音,在播放电影的时候,同步播放配音就好了,这种方法实际上也一直被使用到现在。

踢踏舞
#

小Roo已经大概知道踢踏舞的分类,在这部片子当中,主要是欣赏歌舞并茂的形式,这和她之前欣赏《音乐之声》相比,舞更加活泼了。这里的踢踏舞应该是比较典型的百老汇风格的踢踏舞。舒展、诙谐、夸张并举。这也和大河之舞中展示出的黑人踢踏舞相比更加场景化,而非一味炫技。这是可以引导她观赏的。

在大河之舞的欣赏中,强烈的舞步鼓点是一大亮点的话,这部片子中踢踏舞的鼓点并没有那么强烈,更像一个人在自己给自己随意轻松的击掌,打着节奏。

双簧
#

电影最后出现的幕前幕后的表现形式,实际上就是双簧这种传统艺术表现形式。在电影结束以后,给小Roo看了几个小朋友表演的双簧节目的视频,逗得她捧腹大笑,更是拉着我表演了一场双簧。

情感引导
#

  • 机会+勇敢+勤奋

男主角之所以可以成为影星,是他抓住了一个临时替身的机会,充分显示了自己的才能,并在之后,不断发挥着自己的勇敢、勤奋,逐步走到台前,成为影星。

  • 改变

从默片到有声片,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以适应大家的胃口,就会被大家忘记,所以要积极改变,适应变化,变化是好的。

总结
#

一部出色的歌舞片,总是能够成为小Roo同学在观影后一两天内的话题焦点。《雨中曲》中的节奏、夸张的踢踏舞步,吸引了小Roo,而上世纪50年代的布景风格,也使得她联想起了在海尔家电博物馆中的记忆,很有趣的联想!

影视资源索取
#

  • 资源包
    • 高清电影 RMVB格式 1.31G

按此索取资源包

赞赏我

您的支持,是我继续分享的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