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过正文
  1. Posts/

吟诗入梦,怀念叶嘉莹先生

·1282 字·3 分钟
Old Roo
作者
Old Roo
小Roo的爸爸,EMBA,职业经理人
目录
诗词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诗词的韵律、朦胧、简洁、奔放融入了每一个中国人精神文化深处的DNA。

南开大学讲席教授、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、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、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,国际著名教育家、诗人、中国古典文学研究泰斗叶嘉莹先生,因病医治无效,于2024年11月24日15时23分在天津逝世,享年100岁。

记得我和小Roo以前常在静夜里,一同聆听叶先生讲诗。她的声音轻柔而深远,像一首被低声吟咏的清词,穿越时间的长河,为我们铺开一片诗意的田野。在这田野里,我看见孩子的眼睛亮了,像春日的朝露;而我,作为父亲,也从叶先生深邃的讲解里找回了自己儿时对诗的爱恋。

祭叶嘉莹先生
#

“人生无常,诗心不朽”,这不仅是您一生的写照,更是留给我们的启示。您用诗词撑起文化的灯火,在最黑暗的日子里,依然用清照的孤寂、东坡的旷达,为人间点燃一盏盏希望的明灯。

您说过,诗词不是一门死板的学问,而是生活的情感、天地的灵气,是内心最深处的呼吸。我常常在您的讲解中迷失,也在其中找到一片宁静之地。那些词句,从您的唇齿间缓缓流出,仿佛不仅仅是字词的传递,更是中华文化的千年气韵穿越时光,与我们低语。

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”多少次听您诵这句《声声慢》,那悲凉中的坚韧,那孤寂中的风骨,都如您本人的写照。无论经历了多少流离失所、国破家散,您始终守着一颗诗心,在一阕阕古词中栖身,也将无数人的灵魂安放。

而今,斯人远行,天地失声。噩耗传来时,我只觉胸中一片空寂,像一座古老的山突然坍塌,像一条无尽的河流静止在时间的边缘。但随即,我又感到一丝暖意,因为我知道,您并未真正离去。您曾说:“诗是心灵的家园。”而您,则是这家园的守护者。您的声音,您的文字,将一直回响在每一个诗意的夜晚。

叶先生,您用一生守护了文化的火种,将诗词的根深深扎入这片土地。我们在您的教诲中学会了如何在繁杂的人世间找到片刻的清净,如何在疾风骤雨中体悟“莫听穿林打叶声,何妨吟啸且徐行”的旷达与平和。

每一首诗都是您留下的礼物,每一个句读都是您心血的凝聚。从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千古壮美,到《定风波》的潇洒超然,再到《声声慢》的哀而不伤,您的讲解赋予古词新生,也让我们的人生多了一分光亮。

今夜,我捧起书卷,再次翻阅您留下的诗词课,耳畔仿佛又响起那熟悉的声音。您说:“诗词如水,可以润物无声。”是的,叶先生,您的诗词之水,已经润透了几代人的心田。

此刻的您,或许已化作清风,行走在词的天地间。那里有苏轼,有李清照,有陶渊明,有那些您一生深深爱着的灵魂。您无需再为岁月忧愁,无需再为文化传承奔波,您已完成了属于您的使命,留下的是无尽的芬芳与回响。

山高水长,词海悠远。叶先生,您是我们心中的一抹月光,虽远而不灭。天上人间,流水依旧,我愿在诗的世界里,继续追随您的脚步,与万古共歌。

叶先生的诗词普及课
#

下面两个课程推荐给家长们听,有心得和体会以后,可以在引导孩子赏析古诗的时候,化用叶先生的课程内容。

以乐语教国子——叶嘉莹古诗词吟诵课 喜马拉雅收听

叶嘉莹先生:诗览众山小 喜马拉雅收听

赞赏我

您的支持,是我继续分享的动力。